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20
根据相关判例的查阅,我们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做法。第一种做法是中止诉讼,而第二种做法是继续审理,不中止诉讼。造成不同法院采取不同做法的原因是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此问题进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蒋*培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文中指出:“在审判商标权纠纷案件中还有许多法律适用的新问题未作解释,比如在先权利的问题,因商标授权行政程序可能造成民事纠纷案件诉讼中止等,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留待今后的法律适用实践中不断总结、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研究商标以外的其他知识产权案件中有关诉讼中止的做法,并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专利侵权案件、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的诉讼中止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第8条至第1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18条都对此进行了规定。通过研读以上法规,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基本规律: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被告对原告的权利效力提出异议时,经过实质审查的权利稳定性较强,一般不中止诉讼;而未经实质审查的权利稳定性较弱,一般需要中止诉讼,但被告可以在答辩期内提出异议,并且可以通过提供证据证明该专利符合实质要件或明显不符合实质要件的情况下,可以不中止诉讼,直接进行审判。
目前,世界上关于商标注册的审查制度有两种,即审查原则和不审查原则,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审查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商标注册制度采用的是审查原则,其中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因此,注册商标应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之前总结的是否中止诉讼的规律判断,若被告在诉讼中对原告注册商标请求撤销,一般不应中止诉讼。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根据我国商标评审相关规则规定及实际情况,仅商评委的评审程序的时间就会长达2~3年。如果当事人对商评委的评审裁定不服,还可以在30日内起诉到法院。法院一审正常审理期限是3个月,经批准可以延长。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上诉,上诉审理期限是2个月,经批准还可以延长。因此,最终结果下来需要3~4年时间。如果法院根据被告撤销注册商标的请求动辄中止诉讼,将会导致注册商标专用权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及时保护,商标权人的正常经营将有可能受到巨大的冲击,经营者注册商标的积极性会严重受挫。法律赋予的商标权人的专用权势必会成为一个“瘫痪”的权利,即使原告几年后胜诉了,但迟来的公正非公正,这违背了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立法本意,也违背了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更不符合当前世界保护知识产权的潮流。因此,基于以上考虑,一般不应中止诉讼。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如果被告以原告的注册商标侵犯其在先权利为由提出撤销申请,并要求法院中止诉讼时,法院应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申请人的撤销请求是否成立。如果法院认为撤销请求能够成立,则裁定中止诉讼;如果法院认为申请人的撤销请求明显不能成立,则不中止诉讼,继续审判。法院直接行使对撤销请求的审查权并不存在违背法律规定越权的问题,因为我国商标法修改后确立了法院对商标授权的最终审查权。这对法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法院应慎重行使该权力。
然而,如果一律不中止诉讼,也有可能侵害被告的合法权益,对被告不公正。这是因为我国的商标注册实质审查并不覆盖一切,例如对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和他人非商标权的在先权利,并不进行当然的主动审查。一方面商标局或商评委不可能主动对于上述前四种无须经授权而自然产生的权利以及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进行审查,除非在先权利人在公告异议期内提出异议或在授权后提出撤销申请;另一方面,商标局或商评委对于后三种须经授权而产生的权利因与注册商标不经同一机关授权而无法进行主动审查,除非在先权利人在公告异议期内提出异议或在授权后提出撤销申请。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商标实质审查因存在漏洞而有可能导致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商标得以注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国商标法设立了注册商标撤销评审程序以进行事后救济。因此,一律不中止诉讼也有可能侵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在先权利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这也是违背我国商标法及相关立法的宗旨。
因此,笔者认为在被告以原告的注册商标侵犯其在先权利为由提出撤销申请并要求法院中止诉讼时,法院应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申请人的撤销请求是否能够成立。如果法院认为撤销请求能够成立,则裁定中止诉讼;如果法院认为申请人的撤销请求明显不能成立,则不中止诉讼,继续审判。法院直接行使对撤销请求的审查权并不存在违背法律规定越权的问题,因为我国商标法修改后确立了法院对商标授权的最终审查权,这对法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法院应慎重行使该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