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2
如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需要依法判决的。那么,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
一、原告死亡或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如果原告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如果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但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也会导致诉讼中止。
二、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
如果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但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也会导致诉讼中止。
三、不可抗力导致当事人无法参加诉讼
如果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无法参加诉讼,也会导致诉讼中止。
四、需要法律解释或确认
如果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确认,也会导致诉讼中止。
五、依赖其他案件审理结果
如果案件的审判需要以相关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也会导致诉讼中止。
六、其他需要中止诉讼的情形
除上述情形外,还存在其他需要中止诉讼的情形。
行政诉讼程序
一、起诉
起诉分为两类:直接向法院起诉和经复议后向法院起诉。
起诉的期限
起诉的期限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
- 根据单行法律的规定执行,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起诉时限为5日等。
- 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 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行政相对人诉讼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行政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诉讼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不得超过2年。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受理
法院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
三、审理
法院决定立案后,依法组织合议庭开庭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及法律另有规定外,都应公开审理。
四、判决
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以下判决:
- 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 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 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 造成损失的,判决赔偿。
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应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出上诉;对一审裁定不服的,应在一审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可以作出以下判决:
-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