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未请律师怎么办,刑事诉讼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20
刑事诉讼中未请律师的解决办法
法律援助制度的帮助
如果因为贫穷无法聘请律师进行辩护,并不意味着无法获得律师的帮助。我国设有专门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帮助那些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被告人因为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免费辩护。对于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以及可能判处死刑的被告人而没有辩护人的情况,人民法院都必须无偿为其指定辩护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
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和控告,以及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相关情况。辩护律师有权会见和通信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会见和通信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辩护律师在持有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的情况下请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时,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时,可以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护律师可以向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时不受监听。在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和重大贿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对于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如果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有关证据。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
刑事辩护律师的义务
辩护律师收集到与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相关的证据时,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辩护律师或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他们也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然而,如果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其他人准备或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应当及时向司法机关通报。
刑事案件中委托律师的时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刑事案件中指定辩护律师的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1. 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2. 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3. 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1. 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2. 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3. 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4. 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5. 具有外国国籍的;6. 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7. 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