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02
侦查阶段是否可以变更辩护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一方委托的辩护人是否可以在侦查阶段进行更换。辩护人是指被追诉一方委托或法院指定的人,帮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利并维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或亲友。但在指定辩护人时,只能选择律师。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拥有独立的地位,既不从属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也不从属于检察院或法院。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供证据和意见,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刑事责任,维护其合法权益。
辩护人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辩护人在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具有多样化的职责。例如,如果辩护人发现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人,不应受到刑事追究,而已经追诉的,辩护人应当依法促使公安司法机关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并要求负有责任的机关赔偿因错误追诉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造成的损失;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应提出无罪辩护意见;如果已构成犯罪,应要求司法机关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进行公正审判;同时,还应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解答其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代写法律文件;维护其诉讼权利,如维护其申请回避权、辩护权和上诉权等,对侵犯其诉讼权利的行为提出纠正要求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结合办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辩护人参与诉讼的社会效能等。
辩护人只有辩护的职责,没有控诉的义务。辩护律师在履行辩护职责的过程中,如果得知被告人还犯有未被指控的其他犯罪行为,经耐心教育后被告人仍不听从辩护人的意见,辩护人应该如何处理?有一种观点认为辩护人应拒绝为其辩护,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举报;另一种观点认为,辩护律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得知不利于被告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有责任保密,没有举报的义务。然而,一旦涉及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事实,在动员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坦白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告知公安司法机关。目前,后一种观点被广泛接受,因为这有助于维护辩护律师的执业形象和人格尊严,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辩护制度的健康发展。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法,例如确立律师作证豁免权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