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2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案件中,对于一些身份较为特殊的人们,由于案件的需要我们一些人会要求回避或者被要求回避等,这都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案件,使案件更为的一些不会造成偏袒等,那么对于什么情况下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很多人有疑问,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回避权
一、回避的情形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参与诉讼活动的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负责本案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书记员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时,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申请上述六种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的条件包括: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2. 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4.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会影响公正处理案件;5. 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
二、申请回避权
申请回避权是诉讼当事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当事人可以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如果他们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或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当事人申请回避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的决定。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需要当事人的授权才能直接享有申请回避权。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