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6-14
被犯罪嫌疑人归案后,与其亲属会见的时间取决于具体案件处理情况: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被拘留或逮捕后,被司法机关决定取保候审,那么犯罪嫌疑人在被取保候审后会被释放,从而可以与家属见面。
如果犯罪嫌疑人未被取保候审,那么需要等待法院判决生效后,在犯罪嫌疑人服刑期间与其家属见面。
直系亲属代理刑事案件需要经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许可,才能会见当事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被羁押人从拘留逮捕到一审审判,如果没有法定延长情况,其羁押期限为4个半月;如果存在法定延长情况,羁押期限可长达20个月。此外,还有特别重大复杂案件适用的合法长期羁押和司法机关违法办案导致的超期羁押情况。因此,确保被羁押人在审前有权会见亲友是一种司法人道待遇。
在司法实践中,被羁押人通常要在羁押场所中度过相当长的时间。在羁押期间,被羁押人渴望与父母、配偶和子女见面是正常的人之常情,提出会见亲属的要求应被视为合理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刑事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此权利,在刑事司法中一般禁止被羁押人会见亲属,导致被羁押人没有机会与亲属见面。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现代司法人道主义的要求。
对于被羁押人会见亲属权的问题,我国立法持回避态度,司法实施中保留了一定的限制,原因是担心会见可能导致通风报信,影响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然而,专家表示,司法机关存在这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只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适当的控制办法,会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可以避免的。例如,让看守人员在场、采用透明隔离装置、控制会见时间和限定谈话内容等。因为担心会见可能导致通风报信而剥夺被羁押人的会见权是违反人道主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