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4-28
根据法律规定,不同的办案人员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决定其是否回避的人或单位也各不相同。
在案件的侦查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侦查人员回避,或者侦查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申请。这种情况下,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如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自行提出回避申请,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在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检察人员回避,或者检察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申请。这种情况下,由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是否回避。如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回避,或者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自行提出回避申请,由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在案件的审判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或者审判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申请。这种情况下,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是否回避。如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院长回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自行提出回避申请,由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决定,与审判人员的回避决定一样,应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刑事诉讼法修改后,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审判长或者合议庭直接作出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员的回避决定,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后,司法机关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程序,作出批准或驳回的决定。如果司法机关决定驳回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一次复议。在复议申请时,申请人可以重申过去提出的理由,也可以增加新的理由。
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或办案人员自行提出回避,到作出回避决定,需要一定时间。在这期间,除侦查人员外,其他办案人员在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自行提出回避后,应立即停止继续办理案件,等待决定作出后再进行处理。但侦查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活动。这是为了保证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证据灭失,符合侦查活动的特点和办理刑事案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