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提出申请回避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9-09
不管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只要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都是不能参与到人民法院的审判中来的,这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证审判。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刑事诉讼法提出申请回避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申请
一、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此外,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人民陪审员、司法警察、勘验人员、执行员和法院中占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也属于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
二、回避的理由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回避的理由包括以下情况:(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二) 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三)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违反上述规定的人员将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但是,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的任职回避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离任两年后,如果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对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不予准许本院离任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不过,如果离任人员作为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则不适用上述规定。对于检察官来说,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的两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离任两年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三、回避的种类
回避可以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
四、回避的程序
在立案及以后的诉讼程序中,公安司法人员如果发现有依法应予回避的情形,应当自行提出回避。如果没有自行回避的情况,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对于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对于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在做出对侦查人员回避的决定之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于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