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6-01
根据法律规定和诉讼的实际需要,提起公诉必须满足两个程序条件。首先,检察院必须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具有管辖权。
其次,被告人必须在案,才能提起公诉。
提起公诉的实体条件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必须已经查清,证据必须确实且充分。这意味着检察机关必须对以下事实进行查证: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确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是不负刑事责任或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性质的犯罪;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具有一定情形的案件,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其次,提起公诉的实体条件还包括证据确实、充分。这意味着要对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证明,证据之间以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能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提起公诉的政策条件是为了实现公诉个别化的要求。在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以起诉也可以不起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被害人态度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贯彻国家的刑事政策。如果认为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就应当提起公诉;反之,应当不起诉。
案件审查完毕,需要提起公诉的,应当由检察长决定或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情况下,主诉检察官对其办理的部分案件可以决定提起公诉。
人民检察院作出起诉决定后,应当制作起诉书。起诉书必须加盖检察院的公章,并附上有关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如果人民法院要求补充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通知后的3日内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