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的权利义务有什么相关的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法律知识

被害人的权利义务有什么相关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09-30

 
120607
公诉案件,亦即刑事公诉案件,是指由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相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扮演着执行控诉职能的当事人角色,拥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并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以下是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主要诉讼权利:

一、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对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并可以在公诉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被害人有权申请回避法庭成员,并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三、参加法庭调查、辩论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参加法庭的调查和辩论环节,发表意见和申辩。

四、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和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被害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作证,调取新的证物,并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五、请求抗诉的权利:如果被害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的五天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六、申诉的权利:如果被害人不服生效裁判,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被害人的诉讼义务

除了享有诉讼权利外,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也有一些诉讼义务需要履行:

一、如实陈述案件事实:被害人需要向公安司法机关如实陈述案件的事实。

二、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被害人应当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并配合调查。

三、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被害人需要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并遵守法庭纪律。

被害人对公安、检察机关的权利行使

如果被害人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可以行使以下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予以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5条的规定,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的7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如果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延伸阅读
  1. 法院超过审理期未判决的处理方式
  2.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及上诉问题
  3. 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可以到检察院抗诉吗
  4. 行政赔偿案件是否需要缴纳案件受理费
  5. 再审改判无罪后是否可要求赔偿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逃犯的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术语
  2.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3. 公诉案件的定义和特点
  4.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5. 关于×××(人)××××案的辩护词
  6.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7. 刑事犯罪立案条件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