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与罪犯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犯罪嫌疑人与罪犯的区别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0-05-25

 
120241

犯罪嫌疑人与罪犯的区别

嫌疑人是还在调查阶段没有判决,罪犯是已经判决确定其已经犯罪。

在法院未做有罪判决或者作出的有罪判决未生效之前,都称为犯罪嫌疑人。

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后就要开始服刑,称之为罪犯。

1,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未经审判,没有认定有罪,但是经公安机关确认有重大嫌疑的人,包括移送检察机关时也是使用这个称谓。

所谓的犯罪嫌疑人是指在侦查、起诉阶段,被怀疑犯有某种罪行,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2,罪犯

犯罪嫌疑人经法院审判,被判了刑后是罪犯。

提示:

1,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缺席审判规定和制度。

2,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后,仍然是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后,未经审判法院不能判决有罪。

为什么有证据指定的罪犯也只能叫犯罪嫌疑人

因为还没有经过开庭审理,以及最后的宣判,不知道审判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所以叫做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以前,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有可能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以前,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有可能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嫌疑人是公诉案件在侦查起诉阶段对被追诉对象的称谓。如果该犯罪嫌疑人被起诉,则应称为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还规定没被判刑的都不能称为罪犯。

涉案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有何区别

1、涉案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表达的大概意思一致。前者适用比较广泛,可用于行政案件也可以用于刑事案件,后者只能用于刑事案件。

2、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不然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时间限制
  2. 立案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处理方式
  3. 不起诉决定书
  4.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
  5. 刑事辩护的方法是什么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我国刑事公诉权的监督问题及其原因
  2.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
  3.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
  4.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
  5.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6. 不予立案理由说明书
  7. 刑事诉讼法补充立案的内容是什么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