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8-01
人权是包含自由、平等、尊严等多个要素的概念,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核心是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刑讯逼供是司法人员滥用司法权力侵犯嫌疑人人身权利的极端表现。尽管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但他们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因此被剥夺。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不仅仅是证据的来源,也不再是被追诉的客体,他们应该拥有更广泛的权利,成为诉讼的主体。在诉讼中,他们应该始终拥有意志自由,有权决定是否陈述以及陈述的具体内容,而不受任何人意志的强迫和左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为由或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利益为借口,对其进行违法讯问。
首先,司法人员应当确立人权保障观念。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视为一个人来对待,按照人道的方式而非野蛮的方式进行讯问。不能因为对案件侦破结果的追求而盲目采用各种损害其人格尊严、人身权利和言论自由的残酷方式来逼供。
其次,要强化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敢于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在诉讼阶段,当事人不仅要积极主动地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诉讼权利,而且对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也要持积极态度,通过法律手段揭发和追究侵害自己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的刑讯逼供行为。只有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提高公民的权利观念和权利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从而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
法律只有在被自觉遵守的情况下,其权威才能牢固树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是法治的基本前提。在现代法治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无条件地尊重法律,服从法律,这不仅适用于普通公民,更适用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可以说,国家工作人员模范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是现代法治的精髓。只有严格依法办事,才能将国家权力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防止因权力膨胀和滥用而导致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严禁刑讯逼供”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也是司法工作人员收集证据的法律要求,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在杜绝刑讯逼供的问题上,只有司法工作人员彻底抛弃漠视法律的陋习和封建特权思想,转而在内心深处确立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和崇尚法律的思想,才能转化为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行动,有望根除刑讯逼供这一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