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强制措施的完善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6-14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法定机关为了使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接受审保全证据以及刑罚的顺利适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他们所采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方法。文章论述了强制措施的性质和效用,介绍了国际上关于强制措施风险防范的有效制度,提出了在我国强制措施的使用中引进司法审查原则和建立现代保释制度的理论和具体建议。强制措施司法审查保释司法改革一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法定机关为了使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接受审保全证据以及刑罚的顺利适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他们所采用的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方法。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强制措施的存在历史久远。早在公元前450年已知罗马法的最古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第1条及第2条中就有关于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押送到案的有关“拘捕”规定。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人身自由权的平衡
强制措施的定义与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407年编纂的《法经》中就包含了关于拘捕犯人的条款。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是指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我国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防止他们毁灭、伪造、变造、隐匿证据和串供,以及继续犯罪或逃避刑罚的执行。
强制措施的积极效用与风险
强制措施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和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限制和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也会同时限制其他权利的行使。同时,由于强制措施是在无罪推定原则下进行的,其使用也存在风险。当被采用强制措施的对象最终被法院宣告无罪时,相关机关需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鉴于强制措施尤其是羁押本身的风险性,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
基于保障人身自由权是保障其他人权的基础的共识,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来规定强制措施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司法审查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侦控机关在采用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时必须事先获得法院的审批,例如逮捕需要法官签署的逮捕令,搜查需要法官签发的搜查令;另一方面,被逮捕、羁押的被告人有听证权,即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法院通过言辞审理的方式对逮捕、羁押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逮捕或拘禁是不合法的或没有必要的,被告人有权立即获得释放或保释,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司法审查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刑事司法的国际准则。
国际人权法对强制措施的规定
国际人权法也对强制措施做出了规定。《世界人权宣言》第9条规定了任何人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9条规定了任何人不得被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都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便法庭能够及时决定逮捕或拘禁的合法性,并在拘禁不合法时命令其释放。通过严格遵守司法审查原则和国际人权法的规定,各国可以在保障人身自由权的前提下,平衡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使用,确保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民人身自由和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