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被告被羁押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4-30
民事被告被羁押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一、被告被羁押情况下的民事诉讼程序
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有部分民事诉讼被告系羁押在看守所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审判庭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看守所一般以“先刑后民”为由,不让法院提人开庭,由于无法协调,无法开庭审理,导致一些民事案件中止审理,影响法院的审判效率。在被告被羁押的情况下,民事诉讼仍然可以顺利进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涉嫌犯罪羁押并不会剥夺原告行使诉权的权利。只要满足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受理条件,公民就可以行使诉讼权利。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平等诉讼权利,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不应因被告人被羁押而剥夺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在立案受理后,法院应该查明以下事实,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 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有影响,应等待刑事案件裁判后再审理民事案件。2. 如果是由刑事案件引起的民事案件,符合条件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因涉嫌犯罪被羁押的情况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第(6)款的规定,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本案诉令,以便更好地查清案件事实,保护原、被告双方的合法权益。3. 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没有影响,可以直接审理民事案件,不需要等待刑事案件的裁判。
二、开庭审理和缺席审理的问题
人民法院可以到看守所、监狱等羁押场所内开庭审理案件,这体现了法院审判工作的便民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人民法院有权受理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民事诉讼,并可以到看守所或监狱开庭。当然,如果被告委托了代理人出庭,也可以不需要到监狱开庭。此外,被告由于被羁押不能出庭的情况,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无法出庭主要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观不愿意出庭。法院可以将被告从羁押场所提到法院开庭,也可以在被告被羁押的场所开庭。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其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与其他人平等。因此,法院不应进行缺席审理,也不能作出缺席判决。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被告被羁押并不会阻止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法院可以到羁押场所开庭审理案件,被告无法出庭也不会导致缺席审理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