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4-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有权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主要包括:
人民法院是对罪犯判处刑罚并交给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机关。在判处刑罚时,如果发现没有被关押在看守所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比如因患有严重疾病被取保候审,人民法院有权决定对该罪犯暂予监外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是对监狱、拘役所的上级主管机关。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如果执行机关发现罪犯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应当提出书面材料和意见,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
根据监狱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应当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当将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民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是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的执行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如果监狱不予收监,公安机关应当提请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作出是否收监执行的决定。同时,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程序如下:
人民法院在判处刑罚时,发现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可以决定对其暂予监外执行。
在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前,监狱应当对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如果发现罪犯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可以由原判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现罪犯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时,应当提出书面材料和意见,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或者看守所、拘役所的主管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机关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民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机关。
原关押监狱应当及时将罪犯在监内改造情况通报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