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5-02
对于在狱内服刑的罪犯,如果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罪犯所在单位可以提供有关伪病、伪病诈病以及自杀、自残情况的证明文件供医生参考。
2. 监狱提出书面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
3. 批准机关应当将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应在收到通知后的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执行监外执行的机关收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监狱执行罪犯进行监督改造。
在罪犯出监之前,监狱应当填写《罪犯出监后登记表》,连同批准监外执行决定一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原关押监狱应及时将罪犯的监督改造情况告知执行地的公安机关。
在监狱执行期间,如果罪犯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并符合减刑、假释的条件,原关押监狱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或者假释的申请。
1. 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对刑期未满的罪犯,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收监。
2. 刑期届满后的罪犯,由原关押监狱办理释放手续。
3. 如果罪犯在暂予执行监外执行期间死亡,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原关押监狱办理释放手续。
对于家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罪犯,可以将罪犯及其档案材料转给其居住地的监狱管理机关,由该机关指定一个就近的监狱负责管理。在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时,罪犯收监执行;刑期届满时,办理释放手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准予保外就医:
1. 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 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期限(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有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3. 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4. 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如果罪犯想要获得监外执行的批准,首先需要符合监外执行的条件,然后经过监狱主管部门的审查,最后才有可能进行监外执行。一般来说,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
对于具备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其中包括罪犯的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和依据等内容,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机关。
在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备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监狱应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对于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应由看守所或拘役所提出书面意见,报主管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对于涉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予立案调查。
涉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包括:
1. 刑罚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违法报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2. 人民法院和监狱管理机关以及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申请,违法裁定、决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3. 不具有报请、裁定或决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情、私利,伪造有关材料,导致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4. 其他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