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拘传法律知识

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20

 
117450

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及操作规定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同时,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操作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和公安部2009年10月28日印发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二十四章第4条第3款的规定,执行异地传唤、拘传的公安机关人员应当持有《传唤通知书》、《拘传证》、《办案协作函》和工作证件,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

异地传唤的对象

异地传唤主要针对因取保候审而交由外地公安机关执行的犯罪嫌疑人和涉嫌犯罪事实仍需向本人核实尚无拘留、逮捕必要的外地人员。

传唤程序的规范

为了规范异地传唤的程序,办案民警在传唤嫌疑人时应当事先开出到案时间留有空白的《传唤通知书》到嫌疑人住处进行送达,并在嫌疑人住处公安机关对嫌疑人依法传唤、讯问。在实行公安网上办公的地方,办案民警还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传唤呈请手续,并通过嫌疑人住处公安机关电脑直接打印传唤文书,向嫌疑人送达,进行传唤、讯问。

对违规行为的处理

如果嫌疑人未经执行地公安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办案地公安机关有责任对其进行纠正教育。如果嫌疑人家属拒不交待嫌疑人当前联系方式及去向,民警可以直接向嫌疑人家属送达《传唤通知书》,但应给嫌疑人留有必要的回居住地接受传唤的期限,以此明确对嫌疑人违反规定的程度,决定对其处罚的幅度。同时,办案民警应加强对保证人的教育,督促其加强对嫌疑人的监督,并根据嫌疑人违反规定及保证人的保证履行情况,决定对保证人的处理。

异地传唤的范围

异地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公安机关办案场所进行讯问,并不仅限于犯罪嫌疑人户籍上的居住地,也包括犯罪嫌疑人实际居住的地方,例如外出务工临时居所的所在地。

协作配合

在进行异地传唤时,办案民警应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将会安排嫌疑人现住地派出所进行协助。根据《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要求,办案民警在协作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讯问的地点现在只能是嫌疑人居住地市、县公安机关的办案场所。通过以上规定和操作规定,可以确保异地传唤的程序规范和合法性,保证了公正执法的实施。
延伸阅读
  1. 派出所电话传唤是否构成口头传唤
  2.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 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5.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刑事担保无效是否退还本金的法律问题
  2. 看守所会见规定及律师的角色
  3. 取保候审期间的出境限制
  4. 保释的条件
  5. 不予批捕的取保候审:程序要求与证据不足
  6. 盗墓罪的取保候审程序及条件
  7. 批准逮捕到判决要多久执行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