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7-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30日内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如果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由本院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或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时,人民法院不予执行。但是,如果不及时执行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人民法院可以先予执行。如果后者申请强制执行,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五条规定,如果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明显缺乏法律依据;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被拆迁人对行政裁决在法定期限内既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拆迁人对行政裁决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或拆迁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不予执行。但是,如果不及时执行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人民法院可以先于执行。如果拆迁管理部门的行政裁决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法律依据或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应不予执行。
在实践中,许多法院忽视被拆迁人已经提起诉讼但尚未获得法院判决的情况,随意以不执行违反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为借口,准予强制执行,侵害公民个人合法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拆迁人应积极提起拆迁许可行政诉讼,防止有关部门作出行政裁决后进入强制拆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