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01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问题成为一个敏感词,引发了各种纠纷。当遇到拆迁协议纠纷时,如何维权呢?拆迁协议纠纷应采取何种诉讼形式?
根据征收补偿条例中“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的模糊表述,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实际上,目前的审判实践中,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两种形式都有。当被征收人对补偿协议不满时,通常采取行政诉讼,即“民告官”的方式;而当被征收人不履行协议义务时,房屋征收部门通常采取民事诉讼。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取行政诉讼,但不排除民事诉讼的可能性。为什么呢?因为民事诉讼在补偿等问题上更具充分性,而行政诉讼的优势在于证据举证有利于某一方。同时,补偿协议实际上是以合同形式体现的行政决定。因此,从协议争议开始就纳入行政诉讼,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
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是建立在“民告官”的基础上的,行政机关只能作为被告,不能作为原告。因此,作为被拆迁人,只有在充分把握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民告官的方式。
长期以来,在拆迁过程中,作为被征收人的普通老百姓相对于房屋征收部门来说处于弱势地位,法律规定也更倾向于保护弱势一方,即“民告官”的“民”。然而,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政府也遭遇到被征收人拒不履行协议的情况。
在征地拆迁纠纷中,只要政府存在违法行为,被拆迁人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当地政府是否有省级政府或国务院的批准征地文件,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就是根本违法的。
2. 在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地的情况下,政府的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3. 征地补偿是否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失地失房农民手中,是否按照先补偿后拆迁的原则进行。如果当地政府不符合以上三项标准,都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