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11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有权对行政机关强制拆迁房屋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以下诉讼:
1. 对行政处罚(如行政拘留、暂扣、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不服的;
2.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 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对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 对行政机关关于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
5. 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6.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
7.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8. 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
9.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10.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社会保险待遇的;
11. 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约定履行或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12.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上述规定外,人民法院还可以受理其他行政案件,具体由法律和法规规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行政机关有权进行强制拆迁,但对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程序并无规定。然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对行政强制拆迁执行的程序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在进行行政强制拆迁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符合法定程序。
1. 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作出书面行政裁决,并通过送达程序将行政裁决书送达给被拆迁人。行政裁决书中应包含权利告知内容。
2. 若被拆迁人在行政裁决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搬迁,房屋所在地的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或县级人民政府才能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拆迁,或者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
3. 拆迁人已按行政裁决的规定提供了拆迁补偿资金。
4. 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之前,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邀请相关行政机关、拆迁当事人代表、社区代表等进行听证,就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和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讨论。同时,在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强制拆迁申请前,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5. 提出强制拆迁申请时,应提交以下7种资料:
(1) 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
(2) 行政裁决前的调解纪录和行政裁决书;
(3) 被拆迁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
(4) 被拆迁人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
(5) 拆迁人的补偿资金证明;
(6) 若被拆迁人拒绝接受补偿资金,应提交补偿资金的提存证明;
(7) 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6. 作出行政强制拆迁决定。县级人民政府收到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的强制拆迁申请后,经审查,对应当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的,应作出书面准予行政强制拆迁的决定,并通过送达程序将决定书送达给被拆迁人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执行部门),责成其实施强制拆迁。决定书应明确行政强制拆迁的日期,且该日期不得少于15日,以督促被拆迁人自行履行搬迁义务。
7. 在行政强制拆迁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证据保全。在实施强制拆迁时,应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被拆迁人所在单位的代表等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的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拆迁房屋及房屋内物品进行证据保全,并制作执行笔录。该笔录应由执行人、见证人、公证人当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