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2-02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9条的规定,紧急避险行为是指为了社会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利益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在不得已情况下采取的特殊行为。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引发险情发生的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如果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紧急避险行为是否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件:1)存在正在发生并且威胁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利益的危险;2)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措施;3)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即不得造成更大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驾驶员避免的危险正是由他本人的不当行为引起的,那么紧急避险行为就不能成立。
在本案中,驾驶员李某在车辆正常行驶中突然刹车,导致乘客张某受伤。然而,驾驶员并没有故意伤害乘客,而是为了避免与违规横穿公路的骑车人相撞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根据当时的情况,驾驶员的行为是避免车祸发生的唯一选择,并且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因此属于合理合法的紧急避险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驾驶员不承担责任,而应由引发险情的违规横穿公路的骑车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无法找到引发险情的人,根据法律上的公平原则,受害人可以要求驾驶员承担赔偿损失。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90条的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根据第302条的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伤害赔偿责任,但如果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则不承担责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规定适用于持票者、持优惠票者、按规定免票者、已交钱但未给票者以及承运人允许搭乘的无票乘客。换言之,只要驾驶员同意乘客上车,驾驶员就负有将其安全运抵目的地的责任。
在本案中,乘客张某是经过驾驶员李某同意免费乘车的。因此,除非李某能够证明张某本来就患有锁骨疾病,或者是张某故意将身体伸出车外造成的,否则李某应当承担张某伤害的赔偿责任。因此,驾驶员以乘客免费乘车为由拒绝赔偿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然而,如果驾驶员以紧急避险为法律依据,则有可能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