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0
合同纠纷咨询
2024.08.20
23人阅读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判定,规定是什么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判定的规定包括除斥期间、任意解除权的限制和法定解除情形等。可撤销合同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合同无效的一类合同。其不同于无效合同,因为无效合同是自始至终都不产生法律效力的,而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分析如下:
除斥期间:
根据《民法典》第152条的规定,撤销权的行使是受到时间限制的,这个期限被称为“除斥期间”。例如,对于重大误解的撤销权,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将消灭。同样,受胁迫行为终止后的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也将消灭。
如果在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撤销权,撤销权同样将消灭。
任意解除权的限制:
尽管可撤销合同具备解除的条件,但并不当然无效。只有享有申请撤销权的当事人提出撤销要求,并经法院或仲裁机构许可后,合同才会被撤销。如果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没有提出撤销请求,或者虽然提出了请求但未获得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许可,合同仍继续有效。
法定解除情形:
根据《民法典》第147条到第151条的规定,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包括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导致的显失公平等情形。这些情形均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使一方当事人在不符合其真意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重大误解需要对合同的重要内容存在错误认识,并且这种错误认识是出于自己的过失而非对方欺诈或胁迫造成的。显失公平则是指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致使合同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
撤销后的财产处理:
一旦合同被撤销,根据《民法典》第157条的规定,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需要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
可撤销合同一旦被撤销,会发生溯及力,即合同自始不发生效力。这意味着合同双方需要恢复到合同订立之前的状态,彼此返还已交换的财产或补偿相应的价值。
综上所述,可撤销合同在具备法定条件时,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被撤销,且撤销后会产生财产返还和损失赔偿等后果。对于此类合同,重要的是理解其解除条件、除斥期间以及撤销后的具体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