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究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5-08

 
98396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与争议

一、精神损害的历史起源

精神损害作为一个法律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法学界对于精神损害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议,涉及到是否将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在法典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受偿主体的范围以及法人是否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等一系列问题。从以前到现在,法学界的学者们一直在争论这些问题。然而,将精神损害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规定在法典中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包括我国在内。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法律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令人困惑。本文将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阐释。

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精神损害这一提法最早起源于古罗马,一个人类文明的最古老的发源地。然而,在当时,精神损害并未受到广泛的欢迎,至少没有受到统治阶层的欢迎。对于被统治阶级即奴隶来说,他们的人身权利都无法得到规定,因此精神损害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当统治阶级的荣誉受损时,金钱无法解决问题,他们会要求侵权者付出最高代价,甚至是生命。因此,可以说在古罗马这个城邦国家中,精神损害赔偿仅适用于一类人——自由民。他们既不属于统治阶级,也不属于被奴役阶级;既不是家财万贯,也不是自身都是别人的财产。正是在这样的人群中,精神损害赔偿发挥了其价值,虽然规模较小,却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发展到19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一切与人类有关的事物都在迅速发展,法律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法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说始于《法国民法典》,但对于大陆法系来说,真正高潮是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在这部法典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对精神损害的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于精神损害问题的讨论也变得日益激烈,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但主流观点是乐观的。因此,之后的《瑞士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并持续至今,被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和规定。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对人的重视,对人权的承认和维护。人之所以被称为人,马克思说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这句话的科学性有待商榷。据说非洲有一种猩猩也会制造工具,虽然简单,但原始人类的工具又高明多少呢?现代理论认为,人之为人的特点是思考,即人懂得思考、知道用脑。这或许才是人的真正本质。当人们发现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并将其承认和运用时,可以说是一种更大的进步。因为人们进一步发现了自身在精神领域的价值或权利。在古罗马文明下,贵族们认为用金钱来衡量精神上的损害是一种耻辱。现代人纠正了这个错误,已经淘汰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正义方式。现代文明努力为正义寻找一个平衡点,而金钱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现代法治中的重要作用。文明只需要一种表达方式,全世界都一样。因此,中国也将精神损害及其赔偿写入法典并加以运用。
延伸阅读
  1. 法医鉴定轻伤赔偿标准
  2. 试用期"超期"可获赔偿金的法律规定解析
  3.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原则
  4. 离婚赔偿请求权使用的情况
  5. 侵权是否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3.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4.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5. 微信二维码转账的钱能追回吗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