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17
(一)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仍然采用粗放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缺乏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不强,专业协会活动不正常,缺乏带动力。
(二) 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仅能维持村组织正常运转,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集体经济实力限制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思想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新农村生活要求有差距。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文化水平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导致农业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农民的增收。此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善,农村弱势群体没有全部纳入保障体系。
(五)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难以适应。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僵化、被动应付;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解决能力;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缺乏收入来源,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1) 避免乱挖乱填
保留一定的地形起伏,避免过度追求绝对平整的场地,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 不得随意改变河道路径
不应人为改变河道的自然状态,以避免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地质灾害。
(3) 合理建设池塘
选择池塘位置时应合理选址,避免建设在滑坡体或不稳定斜坡上,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4)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房屋建筑设施,还要注重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以上是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应注意的事项进行的解答。如需法律咨询,请访问手心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