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不能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17
履行不能的类型有很多,可以分为事实上的不能与法律上的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等。履行不能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如果双方无过错的情况下,履行不能可以终止合同,那么履行不能的具体情形有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什么是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也称为“给付不能”,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债务人事实上已经无法履行债务。履行不能导致债的目的无法实现,从而使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债权人无法要求继续履行。
履行不能的具体情形
履行不能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经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无法交付,比如被法律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无法提供原定的劳务,比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判断履行是否可能应当依据一般社会观念,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来断定。只有在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无法强制执行时,才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也应当认定为履行不能。但履行不能不包括以下情形:履行困难;债务人缺乏资力;选择之债中尚有可选择的给付;货币之债和利息之债。
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
关于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根据不能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以及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三种情况。
1. 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
当履行不能是由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时,其法律后果包括:
- 债务人免除履行债务的义务。如果全部不能履行,则债务人可以免除全部债务;如果部分不能履行,则债务人可以免除不能部分的债务。如果是永久不能履行,则债务人不再负有履行义务;如果是一时不能履行,则除非以后的履行对债权人已经没有利益,否则债务人仍然不能免除履行义务。
- 在合同中,债权人可以因债务人的履行不能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
- 债务人应承担因履行不能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在部分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要求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对于其他部分,债权人有权要求继续履行;但如果部分不能履行导致可能部分的履行对债权人已经没有意义,债权人有权拒绝接受该部分的履行,并要求全部不能履行的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在全部不能履行或永久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债务人进行损害赔偿。
2. 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
当履行不能是由于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时,其法律后果包括:
- 债务人免除履行原债务的义务,并且不承担债务违反的法律责任。这时债务人可以永久地免除债务,即使以后债务能够履行,债务人也没有义务再次履行债务。在部分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在不能的范围内免除履行义务;在一时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在履行障碍消除之前不承担履行迟延的责任。
- 在双务合同中,债权人免除对待给付的义务;对于已经完成的待给付,债权人可以根据不当得利的规定请求返还。
- 债务人应及时向债权人告知履行不能或需要延期履行或部分履行的理由,并取得相关证明。如果债务人未能及时通知导致债权人遭受损失或损失扩大,债务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3. 第三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
如果债务人的履行不能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引起,那么债权人会产生代偿请求权。代偿请求权是指债务人基于与发生履行不能的同一原因取得给付标的的代偿利益时,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偿还其代偿利益的权利。比如因债务人疏于管理,标的物被第三人非法损坏,导致债务人有对第三人进行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同时也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对债权人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主张债务违反的责任,也可以向债务人请求让与其对于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或已经获得的损害赔偿金。
代偿请求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 债务人的履行不能实际发生,如果在可能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请求原来的履行,不会产生代偿请求权。
- 债务人因发生履行不能的事由而取得利益,即利益与履行不能的原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比如债务人因给付标的物灭失而取得的保险金或保险金的请求权,都可以作为代偿请求权的客体。而如果因为标的物灭失,债务人出于同情朋友赠与同情金,这种情况下利益与发生履行不能的原因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债权人不能行使代偿请求权。
- 债务人取得的利益必须具有可转让性。具有人身性质的扶养金请求权、非财产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等,不具备可转让性,不能作为代偿请求权的客体。
- 作为代偿请求权的标的,其利益应以原债权额为最高限额,超过原债权额的部分,债务人有权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