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默认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2023-12-18
默认是合同当事人的一种表示之一,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中的义务时,可以视为接受合同的约定,在一定的条件下默认也可以产生法律效力的,那么合同中的默认是什么意思?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默认的法律意义
合同默认是指当事人在没有进行口头或书面表示,也没有采取积极行动的情况下,通过沉默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根据通常情况,要约生效后,承诺的意思表示必须由承诺人明确表示,并通知给要约人。因此,默认通常不构成承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十一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二条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合同中默认产生的法律效力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默认可以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 受要约人在承诺的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在有效期内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了承诺期限,除非要约人及时告之受要约人承诺已过期,否则承诺是有效的。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合同成立。
- 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约定标的物检验期间,买受人应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数量或质量不符约定的情况通知卖主。买受人未通知的情况下,视为默认。
-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届满后,未对是否购买标的物做出表示的,视为默认愿意购买。
-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付利息。
合同生效的要件
- 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若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 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往往难以从外部判断,法律一般不主动干预。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并不绝对导致合同无效。
- 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的内容合法,即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即标的等应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当事人缔约的原因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内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等规避法律的事实。
- 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形式要件指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形式的要求,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时,便成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