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合同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种类法律知识

保管合同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14

 
54273
保管合同不仅要求保管人与寄存人意思表示一致,寄存人还须把寄存物实际交付于保管人,保管合同才成立,因此保管合同是实践性合同。那么保管合同单的相关内容有哪些?如果想要了解的话,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保管合同的起源和分类

保管合同起源于罗马法,将寄托分为通常寄托和变例寄托。通常寄托是指受托人在合同期满后将原物归还给寄托人,而变例寄托是指受托人可以返还同种类、品质和数量的物品,包括金钱、争议物品和危险物品。前苏联民法将寄托称为保管,其第422条规定:“根据保管合同,一方应当保管另一方交给他的财产,并完好地归还该财产。”

保管合同的标的物

关于保管合同的标的物是否仅限于动产,各国立法存在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寄托的标的物仅限于动产。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760条对寄托的定义为:“寄托是一方接受他方的某个动产,负责保管并归还的契约。”第二种趋势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在其民法典中对寄托的定义中,未明确规定寄托的标的物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例如,日本民法典第657条规定:“寄托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约定为相对人保管而接收某物,从而产生效力。”郭明瑞和王轶在《合同法新论·分则》一书中认为,“日本民法中的寄托一般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这是日本法的一个特点。”台湾刘发鋆在《民法债编分则实用》一书中对寄托的标的物做出的解释是,“寄托的标的物仅限于物品,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代替物还是非代替物都没有限制。”可以看出,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与日本民法在这一规定上是一致的。

我国保管合同的定义

我国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条对保管合同的定义中,也未规定保管物仅限于动产。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保管不动产的例子,例如房屋、果园和池塘等都可以成为保管的对象。因此,法律有必要调整因委托他人保管不动产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延伸阅读
  1. 仅凭签收单能证明买卖合同成立吗
  2. 房产购买合同
  3. 标的物的风险承担
  4. 买卖合同的定义和义务
  5. 标的物提存的原因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
  2. 车祸私了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
  3. 房屋租赁合同生效要件
  4. 无偿合同、单务合同和有偿合同的区别
  5. 如何认定格式条款
  6. 没有书面形式合同成立吗
  7. 没签合同就辞职有赔偿吗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餐饮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2. 简单/简易买卖合同范本
  3. 政府订购合同范本
  4. 媒体资源采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