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8-14
保管合同起源于罗马法,将寄托分为通常寄托和变例寄托。通常寄托是指受托人在合同期满后将原物归还给寄托人,而变例寄托是指受托人可以返还同种类、品质和数量的物品,包括金钱、争议物品和危险物品。前苏联民法将寄托称为保管,其第422条规定:“根据保管合同,一方应当保管另一方交给他的财产,并完好地归还该财产。”
关于保管合同的标的物是否仅限于动产,各国立法存在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寄托的标的物仅限于动产。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760条对寄托的定义为:“寄托是一方接受他方的某个动产,负责保管并归还的契约。”第二种趋势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在其民法典中对寄托的定义中,未明确规定寄托的标的物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例如,日本民法典第657条规定:“寄托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约定为相对人保管而接收某物,从而产生效力。”郭明瑞和王轶在《合同法新论·分则》一书中认为,“日本民法中的寄托一般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这是日本法的一个特点。”台湾刘发鋆在《民法债编分则实用》一书中对寄托的标的物做出的解释是,“寄托的标的物仅限于物品,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代替物还是非代替物都没有限制。”可以看出,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与日本民法在这一规定上是一致的。
我国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条对保管合同的定义中,也未规定保管物仅限于动产。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保管不动产的例子,例如房屋、果园和池塘等都可以成为保管的对象。因此,法律有必要调整因委托他人保管不动产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