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5-09
目前,对于解除事实婚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鉴于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效力,我们认为解除事实婚姻应当采取同等对待的方式。因此,事实婚姻的解除需要通过法定方式,即通过行政手段(向民政部门申请)或诉讼手段(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实践操作中,民政部门通常不会受理事实婚姻的协议离婚请求,因此最好选择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来解除事实婚姻关系。
事实婚姻的当事双方,或其中一方,对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重视程度较低,不愿意进行登记。然而,承认事实婚姻并不等同于鼓励不登记。如果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那么登记婚姻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因此,为了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法律对事实婚姻的保护应当是有限的,以鼓励那些不愿登记的人尽早进行登记。事实婚姻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解除,若有争议,则需要通过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方式解决。
尽管事实婚姻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但这并不能避免它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以下是事实婚姻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影响:
根据最高院于1989年11月21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自1994年2月1日起,我国司法实践开始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然而,由于事实婚姻缺乏登记程序,要证明一个婚姻关系是事实婚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当事人要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也变得困难。
首先,在人身关系方面,根据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一旦法律婚姻关系确立,夫妻双方即有相互扶助的义务。而事实婚姻的双方却无法享受到这种确切的人身关系,当权益受损时,无论哪一方提出权利诉求都无法得到法律上的充分、及时的保护。
其次,在财产继承方面,法律婚姻所产生的夫妻双方拥有第一顺序继承权,即使一方发生意外或死亡,对方仍然是法律上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然而,事实婚姻无法保障这种财产继承权,除非对方在遗嘱中赋予其继承权。
事实婚姻的存在使得一些禁止结婚的人也得以成家育子,这对他们和子女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感。这种家庭往往不稳定,离婚率也较高,对国家的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政策构成了挑战。
此外,事实婚姻往往容易导致各种民事纠纷,甚至可能演变为刑事犯罪,对社会秩序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根据我国刑法,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将被视为重婚罪。事实婚姻当事人逃避法律审查和监督,助长了早婚、包办婚姻、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这不仅对广大妇女的权益造成了极大威胁,也不利于合法婚姻的保护,已婚女性被拐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侵害了她们男性配偶的合法权益。
此外,由于事实婚姻当事人没有履行登记手续,相关部门难以对其计划生育进行有效监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政策,关系到国计民生,人口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