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06
在判断事实婚姻时,法院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共同居住时间的长短、对外是否以夫妻关系相称等。然而,法院一般不会主动收集证据,而是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进行认定。此外,根据1994年2月1日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在此之后没有登记结婚的男女不被认定为存在事实婚姻关系。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对于未按照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 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如果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应当按照事实婚姻处理。
(二) 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后,如果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他们在案件受理前需要补办结婚登记。如果未补办结婚登记,应当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事实婚姻和同居关系在构成要件上存在不同。根据我国司法审判实践和案例分析,事实婚姻要得到法律认可,必须符合法定的时间条件,而一般的同居关系限制较少。
法律承认了事实婚姻的效力,并且除非有特殊规定,我们可以认为事实婚姻和登记结婚具有同等效力,应当同等对待。因此,在构成事实婚姻时,除了要满足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还必须排除婚姻无效和婚姻撤销的否定条件。
事实婚姻的解除也需要通过法定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民政部门通常不会受理事实婚姻的协议离婚请求,因此最好是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来解除事实婚姻。
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男女,其同居期间共同所得的财产以及一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而被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的男女,在同居期间共同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应视为一般共同财产。在这段时间内,双方各自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为个人财产。至于由共同生产和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应按照共同债权债务处理。无论是哪种关系,在同居生活开始之前,一方自愿向对方赠与的财物,应按照赠与关系处理。而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则应根据双方同居时间的长短、双方过错程度以及双方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酌情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