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离婚法律有什么规定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6-16
军人离婚法律有什么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二十三条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三条中所称的“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可以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前三项规定以及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况来判断。
一、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前三项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前三项的情形,如果调解无效,应当准予离婚:1. 重婚或与他人同居;2. 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3.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且屡教不改。在军婚确实破裂的情况下,限制军人配偶的离婚起诉权和胜诉权,不能达到立法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限制军人配偶的权利,目的在于保障军人的婚姻权利。我们认为,如果军婚确实破裂而不予以解除,对军人婚姻权利保护无益,相反有以下弊端。第一,如果不结束已经死亡的婚姻,可能使配偶关系继续恶化,于军人幸福无益。对于确实破裂的婚姻,军人不同意离婚,是基于对婚姻还有期望或者是对配偶一方背叛婚姻的报复。如婚姻关系确实破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破镜重圆之机会较小,限制离婚至少使一方失去了追求幸福婚姻的机会,使双方陷入无休止的争吵,最后演变为双方相互的厌恶、憎恨对方、憎恨婚姻,甚至产生仇恨。生活在仇恨中的军人何来幸福,怎能安心于保家卫国呢?第二,这样绝对化的内容,使得人们在择偶时势必会对军人“敬而远之”,不敢轻易“以身相许”,以免将来苦苦折腾自己。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绝对化的规定其实对军人群体自身产生不言而喻的负面效应——军人婚配困难。
二、剥夺军人配偶之离婚请求权和胜诉权,违背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精神。
第一,非军人一方的要求离婚的权益被剥夺,这与本法第十三条“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立法精神相违背。第二,违背了宪法第49条和婚姻法第2条确立的婚姻自由原则。婚姻毕竟是夫妻双方感情领域的私事,是否离婚必须充分尊重当事人双方而非一方的意愿,军婚也是世俗社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类型,军人的婚姻也应体现民法意义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否则就有悖于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乃至基本的人性化要求。
三、公法与私法关系错位,国家责任的转嫁。
军人由于履行特殊的义务而付出更多,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军人应享有更多的权利。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军人配偶往往需要在家庭中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以使军人能安心于国防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他们应当比普通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然而,这种权利是公法上的权利,应由国家提供保障。例如,军人和军嫂可以享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待,增加军人的福利,给予军人与其配偶团聚的机会等。婚姻法是尊重和保障公民私权的私法,尊重人性和尊重私权应当是这部婚姻法的应有之义。私法的最大特征是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和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为了保护一方的利益而希望另一方放弃合法利益,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认为,提高军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是弥补军人权益的最佳选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军人的状况,也是解决军人婚姻问题的根本途径。要破解军人婚姻破裂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提高军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特别是增加军人探亲假的时间。此外,还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对边缘地区应实行定期轮换制度,缩短军人两地分居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部队内部或驻地提供帮助,解决军人配偶的工作问题,减少两地分居的困扰。事实上,有限度地放宽军人与同部队或驻地青年结婚的限制,可以缓解军人两地分居所带来的问题。第二,注重预防和挽救并重,军人应接受关于如何协调婚姻关系的课程,改善处理夫妻关系的技巧。在离婚程序中,应加强单位的调解和教育功能。夫妻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相互理解和化解矛盾。然而,有相当部分的军人不注重夫妻间的交流,其中一部分是想交往,却缺乏交往的技巧,从而使婚姻更加恶化。如果能让军人及配偶掌握协调婚姻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将有利于军人婚姻的幸福和稳定。研究显示,自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军中夫妻双方有一方被派往前线的婚姻的离婚率已达21%。为此,美国军方已投入200万美元制定一系列挽救婚姻破裂计划,包括向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妻传授沟通和宽容方法。我们国家也应该为军人及配偶开设类似的课程。第三,军人离婚制度中应增加分居制度,尽量减少婚姻破裂。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离婚率急剧上升,复婚率也在上升,说明离婚过于草率。采取法定分居制度,可以为挽救婚姻争取时间,又不致使关系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