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05
当前我国国力有限,难以承担全面的社会养老保障责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家庭赡养为主的情况难以改变。因此,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农业经济的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根源上解决赡养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探索构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以实现更加全面的覆盖、更加及时的救助和更加充分的保障。
(1)对于父母要求增加赡养费的情况,如果子女经济确实困难,法官不能简单依据当今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标准判决增加,而应在综合考虑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酌情裁判。如果法院的判决明显超过子女的负担能力,该判决将无法执行,只会成为一纸空头支票。
(2)在处理老年人的医疗费问题时,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子女支付医疗费不会必然导致其及家人生活严重困难,且这种负担能力不排斥负债。如果子女确实无力承担,可以酌情判决子女支付部分医疗费用。
(3)针对医疗费的数额和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法官在法律文书中确定医疗费支付方式时,可以采用确诊患病时即预付的方式。即可以表述为:在原告确诊患病时,被告应立即按医院预测的医疗费数额或医疗处方划价单载明的数额预付医疗费,如果预付费用不足,应立即按医院重新预测的数额支付。
建议将精神赡养纳入法律的规范范畴,可以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有关精神赡养的内容,明确规定子女应在多长时间内看望父母一次,否则将属于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并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责令不尽精神赡养义务的子女支付一定的精神损害费用,以弥补老人因未得到应有的精神赡养而受到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