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3-11-23
在四川方言中,“耙耳朵”一词用来形容男性害怕妻子、胆小怕事、被妻子管制的行为。有些男士认为这是一种贬义词,认为夫妻应该平等相处;而另一些男士则以成为“耙耳朵”而感到骄傲,认为这是对妻子的爱和好男人的表现。即使面对妻子的侮辱和暴力行为,他们也选择不还手、不还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即将实施的一部法律,首次明确了家庭暴力的范畴。根据该法律,家庭暴力包括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经常性谩骂、恐吓和精神等侵害行为都被视为家暴行为。换句话说,那些经常在家中遭受打骂的“耙耳朵”实际上就是家暴的受害者。
走法律途径收集证据清单
当遭受家暴时,受害者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法律权益,并向谁寻求帮助呢? 根据《反家暴法》,家庭暴力受害者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胡燕律师告诉记者,家暴维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往往需要一份全面的家庭暴力证据清单,有条不紊地证明家暴事实。而《反家暴法》的实施使得这份证据清单更加清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