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8 更新时间:2024-01-16
家庭暴力,即家暴,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种行为,通过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和摧残。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直接影响,给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带来损害。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为了积极预防和有效惩治家庭暴力犯罪,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刑事司法权益,我国于2015年3月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通知。随后,于2015年12月27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该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家庭暴力是社会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暴力行为更倾向于生物性,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野蛮行为。自人类形成家庭以来,家庭暴力一直存在。在中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29.7%至35.7%,其中受害者主要是妇女,但老人、儿童和男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当地看守所的女性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发现她们中有35.7%在被捕前曾遭受家庭暴力。尽管暴力的原因有很多,但心理和生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男性的生理因素导致的性暴力。可以说,实施家庭暴力的人至少在当时存在心理障碍和道德问题。许多精神障碍和生理因素都是暴力行为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