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夫妻能否分割财产,哪些情况下不离婚能分家产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11
婚内夫妻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不能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然而,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的规定,存在下述两种特殊情况时,是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
情况一:一方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
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的规定,如果一方有以下行为,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那么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
- 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 实施者必须是恶意的,意图独自侵占、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无意的过失行为,对方就不能要求分割共同财产。
- 上述行为必须对对方的利益造成实质性危害。
情况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
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的规定,如果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有重大疾病需要医治,而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那么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 夫妻之间必须存在法定抚养义务。
- 根据医学上的认定标准,重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需要长时间治疗、所需费用巨大的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直接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疾病。
法定共同财产的认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法定共同财产包括以下几种:
- 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 生产、经营的收益: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 知识产权的收益: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对于继承遗产的所得,指的是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实际占有,但只要继承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继承的财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有例外情况。
-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