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04
结婚涉及财产问题,我国2001年实施的新《婚姻法》规定了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改变了旧版婚姻法将婚前财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一些人选择进行婚前财产公证,而其他人则采取了一些新的方式。
尽管很多新人对婚前财产公证持排斥态度,但也有一部分新人在婚姻登记中心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手续。
一些新人选择采用书面形式约定个人财产的归属,并推行夫妻财产“AA”制。此外,一些父母为了避免儿女婚变后的财产纠纷,让孩子将一些大额财产登记在自己名下或双方名下。
据了解,这些采取个人财产保护举措的人中,再婚者较多,因为他们经历过一次婚变,对婚姻中的财产归属问题格外在意。而在新婚夫妻中,选择婚前财产协议的较少,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充满美好憧憬,不愿让金钱“玷污”纯洁的爱情和婚姻。
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已经取得的财产。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有形财产还是无形财产,只要合法取得,都受到法律保护。
早期的婚姻法等法规未对婚前财产作出规定,默认结婚后所有财产为双方共有。但经过修改的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相关规定如下: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 一方的婚前财产;……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可以约定个人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注:十七、十八条规定夫妻存续期间财产多数情况下属共有,婚前财产和符合条件的其他财产属一方所有。
夫妻对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和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夫妻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负债时,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可以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在理解婚前财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是否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时间在婚前,即使婚后才实际占有该财产,也应将其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例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继承,遗产在婚后才分割,虽然遗产在婚后实际得到,但所有权在婚前就已取得,因此应视为婚前个人财产。
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一司法解释不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理,也不符合所有权取得的理论,并且超越了司法解释的权限。修正后的婚姻法未采纳这一司法实践,第18条第1项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因此,应以新的司法解释为准。
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