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探视权时间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法律知识

离婚后探视权时间规定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15

 
43727
离婚后如果没有得到孩子的抚养权,那么也是可以有孩子的探视权,可以定期的去探视自己的孩子,看看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不好、跟孩子一起玩耍等等。探视权是有时间上的要求,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介绍离婚后探视权时间规定。

离婚后探视权时间规定

探视权的定义和意义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探视权具有交流、沟通意义和人情味。离婚后,不与子女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子女也有与不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交流的渴望。通过探视权的行使,子女与探视的父亲或母亲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子女获得平时单亲抚养下所缺少的另一方的关爱,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使前去探视的一方增加与不由其直接抚养的子女之间的感情,形成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心,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因此,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探视权就是探望权。

探视权的分类

1、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2、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子女年龄对探视权的影响

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具体如下:- 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适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因环境经常变化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 三至十周岁的子女:该阶段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又因此阶段的儿童尚无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其真实意思,容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所以对此阶段的儿童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 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在是否探望这一问题上已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延伸阅读
  1. 孩子监护人如何申请禁止探视权
  2. 探视权的约定和处理是什么
  3. 一方自愿放弃探视权具备法律效力么
  4.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的相关问题
  5. 离婚后如何执行探视权

子女抚养热门知识

  1. 国家法律对断绝亲子关系的认可问题
  2. 婚后孩子怎么判
  3. 离婚3岁以下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4. 抚养义务能因放弃抚养权而免除吗
  5. 殴打别人孩子怎么判刑
  6. 女方没有工作可以争取抚养权吗
  7. 收养弃婴新规定收养条件
子女抚养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