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3-09-21
监护是指根据民法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制度。从本质上讲,监护是对缺乏行为能力人进行监督和照顾的制度。监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代理是指以他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对被代理人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1.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可以由具备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过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同意来担任监护人。
2. 如果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可以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
3. 如果没有合适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可以担任监护人。
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当事人约定,公民和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