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0-2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一方,一般可以按照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支付抚养费。如果负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对于无固定收入的一方,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对于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可以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
一次性支付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由于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工作调动频繁以及法院执行效率的考虑,一般在法院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时,大多采用一次性支付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分当事人所接受。
定期支付一般以月、季或年为单位支付,而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支付或以物折抵一般以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底线,即按照月或年的抚养费数额乘以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的总数进行一次性支付。在子女抚养费生效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和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出要求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事由包括:
如果上述理由发生后,不抚养孩子一方不增加费用,由抚养一方承担,显然不太公平。当然,无论是生活费还是教育费,都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涉及较大数额的费用,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否则将由决定的一方个人承担。目前较为突出的是择校费问题,如农村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学习,一次性要交纳较高的费用,这些费用应由双方协商如何承担。
至于减少和免除子女抚育费,主要是针对供养人的支付能力降低和经济收入减少,或者子女虽未满18周岁但已有劳动收入,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由于目前在实践中,一次性支付较多,所以抚养费的变更一般都以增加的方式为主。
从子女的利益出发,可以采取先支付子女抚养费,后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方式,以保障子女利益优先实现。有人建议实行先行支付子女抚养费,或由法院公告督促支付。子女抚养费执行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在身份证件上记载的方式,由当事人所在单位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