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文讲述了陈某与夏某和樊某之间的纠纷。陈某开办了食为天酒楼,并雇佣夏某担任出纳。樊某为夏某的担保人,并出具了一份保证书。然而,夏某在担任出纳期间挪用了陈某的资金。陈某因此损失了459,293.05元,并向樊某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保证合同无效,但樊某应承担一定的缔约过失责任。
本案属于人事保证合同纠纷,人事保证合同是指在雇佣关系或职务关系中,当劳动者或受雇者的职务行为损害用主时,保证人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之保证。在台湾地区,人事保证合同被视为一种特殊保证,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在大陆地区,尚未出台关于人事保证的规定,但人事保证合同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人事保证合同的存在与《劳动法》的精神相悖,不利于劳动就业权的保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国家也应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就业。人事保证制度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违反了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人事保证合同要求担保将来可能发生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与民法的自己责任原则相违背。因此,人事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多数国家禁止人事保证,少数国家或地区虽然承认人事保证,但也极力限制其适用。这反映出不承认人事保证合同效力的立法趋势。
以瑞士为例,《瑞士债法典》将人事保证分为职务保证和雇佣保证,并设立了一系列制度以限制保证人的责任。根据该法典第493条和第512条的规定,保证人的书面声明和在保证合同上约定的最高责任限额是保证有效的必要条件。对于未规定明确期限的职务保证,可以以一年为预告期间,在职务结束时通知保证终止。对于任期未定的职务保证,保证人可以以一年为预告期间,在担任职务后的第4年结束时通知保证终止。对于未规定雇佣期限的雇佣保证,保证人享有与无期限任期的职务保证相同的权利,即通过通知终止保证。这些规定使保证人能够及时解除保证责任。
此外,根据瑞士债法典第503条的规定,债权人在职务保证和雇佣保证方面,如果未能履行对雇员的检查义务或未履行注意义务导致本不应产生的债务或债务增加,保证人可以免责。这意味着保证人可以减轻责任。
在我国台湾地区,虽然承认人事保证,但也规定了保证人的最高赔偿限额、保证期限、人事保证合同的终止、雇佣人的通知义务、保证人的赔偿责任减轻、免除事由、人事保证关系的消灭以及雇佣人对保证人请求权的期限等。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限制保证人的责任。
在我国大陆的未来立法或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是否否定人事保证是更为妥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