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属的定义及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4
近亲属都是自己的亲戚,一般情况下是自己的配偶然后是父母子女等等的,在民事诉讼中和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民事诉讼的要更加广泛一些。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参考法条: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条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参考法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三、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参考法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近亲属在不同诉讼中的权利
在刑事诉讼中,近亲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被害人的近亲属。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他们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取保候审、要求解除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经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对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获知判决结果、死刑犯被执行死刑前申请会见、担任辩护人(当司法工作人员是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时)等权利。对于被害人的近亲属,他们享有的权利包括:是否同意为辩护律师提供证据、委托诉讼代理人、对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提出申诉或起诉、对于刑事自诉案件,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有权向法院起诉等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近亲属享有更广泛的权利。例如,《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的顺序继承,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诉讼中,法律对近亲属的定义和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在明确近亲属的范围时,必须具体分清楚属于哪种诉讼,以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