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异后房产的分割方式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一、婚前房产离婚的分割方式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前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且用个人财产支付了首付款并通过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那么房产的登记就在支付首付款一方的名下,离婚时该房产归登记一方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房产的分割有法可依。未偿还的贷款属于获得房产一方的个人债务,因为婚后是夫妻共同还贷,所以在离婚时需要对另一方进行补偿。根据协议优先的原则,如果双方就房产达成了协议,那么在离婚时可以按照协议来分割房产。如果一方在婚前全额出资购房,并且在婚后取得了房产证,那么不能简单地认为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实际上,一方在婚前出资购房,买卖房屋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房产证只是对购买方对房子产权的确定。因此,在离婚时,该房屋属于一方婚前财产,不参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如果在婚前购房时,一方的父母全额资助了自己的子女购房,并且产权登记在子女名下,那么该房产就属于登记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已经登记的房产。如果在婚前购房时,父母只出了部分购房款,剩余购房款由婚内夫妻双方共同按揭偿还贷款,那么在离婚时,一般会将房子判归购房方所有,并且对于婚内共同偿还的贷款及房子产生的增值,由得到房子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根据婚姻法及物权法的规定,如果婚前一方全额出资购房并取得房产证,那么房产毫无疑问属于一方婚前财产,在离婚时不计入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房产。
二、婚后房产离婚的分割方式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婚后双方的父母资助子女购房,并且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那么该房产应根据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进行分割。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那么按照约定办理。如果婚后按揭购房,一方的父母出了首付款,并且产权登记在子女名下,而夫妻共同还贷款,那么首付款可以认定为只赠与出资方的子女,离婚时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首付部分应认定为出资子女的个人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婚后一方的父母资助子女购房,并且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那么该房产视为只对出资人子女的赠与,属于出资方子女的个人财产,对方无权要求分割该房产。如果婚后一方以个人财产购房并取得房产证,那么该房产应该属于购房者一方的财产,在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认定以个人财产购房需要有证据的支撑。如果一方以个人财产购房,就需要证明购房款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因此,特别需要保留认定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的证据,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婚后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购房,不管房产证登记在哪方名下,该房产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法官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哪方拥有房产,获得房产的一方根据实际情况对另一方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