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0-07
关于是否应该雇用“私人侦探”进行“民间取证”的问题,存在着理论界的争议。虽然“私人侦探”采用化装、跟踪、窃听、偷拍等手段收集证据往往有效果,但我国目前并没有赋予私人侦探以合法的身份,因此雇用他们进行“民间取证”并不被提倡。除了私家侦探的介入,也有人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受害方取证。无论是私人侦探还是朋友,取得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才是关键,而非取证者的名称或身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一般禁止性规定,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录像也可以作为证据。这意味着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音像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前提是这些资料的取得方法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偷拍偷录合法化”,它能否作为证据的关键在于是否违反了法律和公共利益等。
在对婚外情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配偶的知情权与情人、同时也包括有婚外情一方的隐私权之间的冲突。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其私生活中的秘密不为他人知悉的权利。然而,任何人的个人隐私都必须在合法、合乎道德和社会需求的范围内限定。法律并不对隐私权提供绝对的、无原则的保护。对于任何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他人有权揭露和干预。在某种程度上,为了维护个人权利的需要,了解他人隐私在必要范围内是合法的,但需要明确的是,侵犯隐私权和了解隐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侵犯隐私权必须具备侵权的法律要件,包括非法行为、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单纯地了解他人的隐私,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没有扩散、宣扬或用于其他非法用途,也没有造成损害后果,不应被视为侵犯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