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关系的解除及其法律处理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6-30
对于现代社会的许多无法拥有孩子的家庭和夫妻而言选择领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情况, 但是并不能保证领养到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会和养父母之间相处和谐也会出现关系恶劣的情况,那么领养孩子长大了可以断绝关系吗?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父母或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况
在父母或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查明具体情况,并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原则,处理此类纠纷。
二、养父母未尽抚养义务,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情况
如果养父母未尽抚养义务,且这种情况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生父母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三、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继续共同生活不利于双方的情况
如果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的关系恶化,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均不利,并且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准予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对收养关系解除的规定
一、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前解除收养关系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如果收养人和送养人达成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况除外。如果养子女已经年满十周岁以上,应当征得养子女本人的同意。如果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的行为,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如果送养人和收养人无法达成解除收养关系的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收养关系的解除方法
1. 协议解除
收养关系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协议解除。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包括:
- 当事人必须同意。对于收养方来说,必须得到养父母的同意。对于被收养方来说,如果养子女已成年,只需得到养子女的同意;如果养子女尚未成年,必须得到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的同意,而且如果养子女已具有识别能力,还必须征得养子女本人的同意。
- 当事人必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经适当处理,且没有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以通过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在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程序中,包括申请、审查和办证三个环节。当事人达成解除收养的决议后,须到户口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解除收养的申请,并说明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公证人员应对当事人要解除收养的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查明解除收养是否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解除收养的理由是否正当合理,双方对财产和生活问题的处理是否合法等。经过审查后,如果符合解除收养的条件,公证机关将办理公证并准予解除。当事人收到公证书后,收养关系即告终止。如果不符合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公证机关将不予办证,并建议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提出请求。
2. 一方要求解除
如果一方要求解除收养而另一方不同意,或者双方同意解除收养,但在财产和生活问题上存在争议,一般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通过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在审理收养案件时,首先应当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无效,法院将根据法律判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