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3
仓储管理涉及到多个原则,包括效率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安全原则和保管原则等。这些原则是确保仓储作业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指导原则。
仓储作业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效率即经济,是仓储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效率原则要求在仓储管理过程中,以简便、快捷、安全和高效的方式管理仓储物品,以达到节省管理运营成本和仓储时间的目的。
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仓储业,其组织和经营应围绕着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原则是指在仓储管理中,要注重提高利润和降低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安全原则不仅涉及仓储物品的安全,还包括参与仓储过程的人员的安全。仓储物品的安全防范是一项相对困难的任务,需要针对不同的仓储物品采取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
仓储的目的在于保管物品,因此减少物品损失是保管原则关注的重要问题。保管原则要求仓储人员采取措施,确保仓储物品的安全和完好,以防止损失。
在仓储合同中,保管人必须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专营或兼营仓储业务的法人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等。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从事仓储业务的行为被视为超越经营范围的经济活动。因此,在寻找仓储合同的对方并订立合同时,存货人应首先核实对方是否具备从事仓储业务的资格,并查看其营业执照上是否有相关信息。如果对方的营业执照上没有仓储业务的内容,存货人不应与其签订仓储合同。
此外,签订仓储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对方的经营状况。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具备主体资格但经营状况不佳、可能无法履行合同的企业或单位。为了减少被欺诈的风险,签订合同时应通过信函、电报、电话或直接派人到对方单位进行资信调查,或向当地工商机关、公安机关、该企业的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了解其信用和履行能力。只有在对对方的资信情况有了确切了解后,才能决定是否签订合同。
仓储合同的标的物必须是合法的,否则将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在签订仓储合同时,保管人必须确切了解存货人存放的物品是什么,以防止存货人将非法物品存放在仓储公司。保管人必须加强对入库物品的验收工作。
当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仓储合同时,一方当事人应注意审查对方是否具备代理人资格:
(1) 是否具备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明确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称、代理事项、授权权限、期间,并由委托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名、盖章。
(2) 代理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代订仓储合同。凡是超越代理权限订立的合同将因无权代理而无效。
(3) 代理人是否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仓储合同。对方若无权代理,则不得与其签订仓储合同。
在签订合同时,应尽力确保合同详尽完备,审查合同中是否存在错误或不明确之处。双方在签约时,应全面协商仓储保管合同的主要条款,以达成一致。与仓储相关的物品检验、包装、保险、运输等事项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或另行约定。在签订合同后,双方应认真审阅合同语言是否明确,是否存在可能引起歧义或误写的地方,以防止日后发生纠纷或受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