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需要庭前调解吗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20
现代人的婚姻没有包办婚姻,婚姻还要各自过各自的生活这两个人共同生活的时候离婚可能只是因为一些生活的琐事当时两个人都在气头上或者是为了面子不肯认错,从而导致离婚姻不可能。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应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婚案件中的庭前调解
一、庭前调解的法律依据
离婚案件中的庭前调解是一种特殊的解决矛盾的手段,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后,法院可以根据案情进行审查,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并且权利义务明确,法院可以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以促使双方达成离婚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了离婚的程序要件,为离婚案件的庭前调解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在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等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应当先行调解。
二、庭前调解的优点
离婚案件中的庭前调解具有以下优点:
- 减少矛盾与对抗:庭前调解不经过开庭程序,可以减少庭审中的矛盾与对抗,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 容易调解和好:庭前调解不受形式限制,可以由法官调解,也可以邀请亲朋好友进行劝解,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工作,容易取得彼此的谅解,促使双方和好。
- 协议便于履行:由于庭前调解是自愿的,双方对调解结果也认同,使得协议能够当即或按期履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障碍。
三、庭前调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审判实践中,一些审判人员对庭前调解存在以下错误认识:
- 不重视庭前调解,认为它可有可无,只是简单地记录一下当事人的陈述。
- 怕麻烦,认为庭前调解中当事人只会谈些琐事,耽误时间,往往调解无果。
- 不会调解,不知道如何下手,觉得双方都有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增强调解意识:人民法官应以爱心、耐心、信心、诚心和公心面对每一起离婚纠纷,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 提高释法能力:审判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学功底和熟练的法律知识,善于从法律角度看问题,讲道理。
- 讲究调解艺术:调解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还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当事人的心结。
- 提高调解能力:针对具体案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赌气离婚的案件,可以采取冷静处理法;对于相互指责的案件,可以采取相互检讨法;对于结婚时间长、有子女的案件,可以采取亲情感化法;对于需要亲友协调的案件,可以利用当事人的亲戚和朋友进行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