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3-10
离婚调解是在一个以相互谅解为本意的环境中进行的,双方情绪相对平和。相比之下,审判可能会加剧夫妻间的对立,导致离婚后仍存在敌对关系。调解有利于消除双方感情上的对立,始终尊重当事人意愿,使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达成共识,从而解决纠纷。
审判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实体性正义,因为法律滞后。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提供确切的法律依据和道德规范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并寻找对双方都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实质性正义。
离婚判决往往增加父母间的争论,标准抽象模糊,双方都认为自己更有利于子女利益。离婚调解有利于平息争论,满足当事人和子女的实际需要,减少伤害。
离婚调解一般由法官主持,但法官对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有限,影响调解效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离婚调解组织和专业人士的支持方面还不够重视。
我国法院内所有法官都可能参与审理离婚案件,法律对此没有特殊要求。而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对参与审理离婚案件的法官有特殊要求,如年龄、婚姻经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