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28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因此,在女方怀孕和分娩后的一年之内,男方是不可以提出离婚的。
如果女方在怀孕期间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其效力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提出离婚,那么签订的离婚协议书一般是无效的。但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是法院认为男方提出的请求是有需要受理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离婚的,双方签订的怀孕期间离婚协议书也具有效力。
然而,由于婚姻关系中涉及身份关系,所以处理离婚问题时不能简单适用其他法律规定而忽略身份关系。《解释(二)》对此进行了具体规定。例如,在明确列举的事项中并没有规定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内容,是基于对身份关系特点的考虑。对未明确规定事项的适用,也必须严格限制。如果确实属于应适用这些规定的情况,可以根据《解释(二)》第九条的规定处理。根据现行规定,只要是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的诉讼,人民法院都应予以受理。但当事人是否能够胜诉,要看是否能够证明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诉讼请求。此外,如果当事人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因对方违反约定而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应予以受理。
离婚协议的生效问题是离婚边缘的双方当事人关注的问题。当双方已达成离婚协议,双方均签字认可,但在到民政局婚姻登记管理处办理时,一方反悔并提出新要求时,另一方是否有权要求执行协议内容,或向法院起诉时,法院是否一定会按离婚协议判决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离婚协议书是综合书面约定,包含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抚养关系等内容。对于人身关系的约定,即是否同意离婚的约定,是不能用书面契约来约束的。一旦当事人进行了要式登记,即办理了相关的离婚登记,法律就对离婚的事实予以确认。但如果仅仅是双方书面约定一起办理离婚手续,但一方反悔,法律上也不会赋予另一方强制执行权,也不会授予法院有强制认可权。
其次,离婚协议书中涉及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意思表示是紧密相连的,既然离婚没有成就,财产和子女的约定自然也没有生效。当事人对离婚协议中的意思表示是针对当时特定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作出的。虽然离婚协议没有生效,但一旦签订过离婚协议,其内容会成为法院判决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离婚协议并非没有作用。
在离婚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次讨价还价,导致产生多份离婚协议的情况。当事人最终会依据最后一份离婚协议办理离婚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