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15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在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因此,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的效力对男女双方具有约束力。在民政部门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反悔的一方,必须在一年内起诉,并且只有在存在欺诈行为或胁迫行为的情况下,法院才会变更或撤销协议。
根据现行规定,对于当事人的诉权,法院应当予以保护。只要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提起此类诉讼,法院都应依法予以受理。然而,当事人是否有实体上的胜诉权,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证明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无法证明,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此外,如果当事人因对方违反约定而在履行协议过程中提起诉讼,法院也应依法受理。
离婚协议的签订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自由处分,当事人应当接受协议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对于基于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发生的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只有存在法律规定的欺诈、胁迫等特殊情形,当事人才能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此时法院应予以支持。然而,婚姻关系中还涉及身份关系,因此处理此类纠纷时不能完全适用其他法律规定,必须考虑身份关系的特殊性。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一方在离婚时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可能会在财产分割上作出让步。然而,离婚后出尔反尔并以“显失公平”为由要求重新分割财产,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协议变更或撤销的法定情形。因此,这种请求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法院不会支持。因此,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协议并非儿戏。如果发现协议条款难以接受,可以拒绝签署离婚协议。但一旦签订,当事人原则上应当遵守。除非能够举证证明对方在订立离婚协议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实施了欺诈、胁迫等行为,否则该协议不得变更或撤销。法院在审查时,只要认定双方原签订的离婚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就应该依法确认协议的合法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