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在判断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时,需要考虑两个时间点:结婚登记时间和财产取得时间。结婚登记前取得的财产一般被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而结婚登记后取得的财产一般被认定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对方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财产是由个人财产转化而来。
例如,如果在婚前你拥有一套价值200万的房产,在婚后你将其出售,你需要保存《房屋买卖合同》和转账凭证,并开设一个新账户来存放这200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婚前个人财产与婚后所得的存款混为一谈。因为货币属于种类物,如果你将所有款项存放在一起,很难证明其中的200万元是来自出售婚前房产的收入。如果无法证明,法官很有可能认定这笔款项为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要注意妥善保管婚前个人财产,避免对方出售你的婚前个人财产并购买其他财产。一旦你的财产被出售,个人财产就会变成货币。从法律角度来看,尽管这笔货币仍然属于个人财产,但你将面临额外的举证责任,即你必须证明这笔货币是由出售个人财产所得。如果无法证明,那么这笔款项就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变卖婚前个人财产之后,所得款项通常会用于消费或购买其他资产。如果需要购买其他资产,要注意全部使用个人财产进行购买。因为新资产的取得时间是在婚后,如果不是全部使用个人财产购买,就有可能导致新购买的资产成为夫妻共同财产。更糟糕的是,新购买的资产可能是双方合资购买,合资部分可能是另一方的个人财产,也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共同购买的财产,双方可以约定财产份额,但如果没有约定,就视为共同共有,将来在分割时每人平均分得一半。
例如,如果婚后将婚前个人所有的房产出售所得款项用于购买新房,不足部分由夫妻共同财产支付,并将房屋所有权登记为夫妻双方名下,即使在出资比例上大部分是由个人财产支付,但由于双方已进行不动产登记,确认两人为共同共有,因此在分割时将平均分割,而不是确认个人财产支付部分为个人所有份额。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的规定,婚后个人财产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也就是说,如果收益是基于夫妻共同经营行为所得,那么该收益应归双方共同所有,只有自然增值和孳息属于个人财产。此外,还有以下规定:
1. 当事人以个人财产投资于公司或企业,如果基于该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那么该公司或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利润分配部分(如股权分红等)应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2. 当事人将个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如果夫妻双方共同进行经营管理,那么出租所得应被视为共同所有。但如果房屋所有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实际上只有一方进行了出租的经营管理,那么婚姻存续期间的租金收益应归房产所有人个人所有。
3. 当事人以个人财产购买房产、股票、债券、基金、黄金或古董等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增值或孳息仍然属于个人所有。
这些规定给我们一个启示,尽量不要将个人财产用于投资公司或企业等,可以将其用于购买股票、债券、基金、黄金或古董等财产。但是切记不要让对方管理你的财产,最好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