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2
法院在行使调查取证权时,存在四种滥用表现:
法院未能履行调查取证的职责。
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有意偏袒一方当事人。
法院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随意变通现行规定。
法院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目标。
一审调查取证权的行使应接受二审审查。滥用调查取证权可分为以下情况:
1. 怠于履行职责和随意变通现行规定属于程序违法。
2. 偏袒一方当事人违背了诉讼原则,也可归属于广义的程序违法。
3. 调查取证违背公平正义目标,属于二审审查的范围。
对于裁量权的行使,如量刑幅度内的刑期确定和主责任分清后的比例承担等,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很难确定谁是谁非,因此不应由二审审查。
然而,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自由裁量对案件的是非曲直具有决定性作用,且裁量的对象属于诉讼程序事项,涉及到“程序是否违法”的问题,因此应列入二审审查的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法院应严格遵循现行规定,不主动调查取证。
辩论主义要求只有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的事实,并经过辩论后,才能成为法院判决的基础。因此,在司法解释未修改之前,法院原则上应主要依据当事人提供并经过质证的证据作出裁判,而不应在规定之外行使调查取证权。